(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28日專電)國際奧會主席巴赫今天在東京表示,非常歡迎中華台北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此外,日本政府鼓勵日本地方自治體作為招待城鎮,目前已有19個城鎮登記招待中華台北隊,居最多。國際奧會(IOC)主席巴赫(Thomas Bach)今天在東京出席國際奧會執委會前,拜會東京奧運暨帕運組織委員會會長、前日相森喜朗,兩人並舉行記者會。巴赫也對現場的東京奧運暨帕運組織委員會的事務局200多名職員勉勵打氣,並合拍紀念照。在記者會上,巴赫稱讚,東奧的準備狀況有顯著進展,雖還有兩年,但現在就看得出成功的所有要素都齊全了。巴赫回答中央社記者詢問,台灣選舉有關東京奧運中華台北名稱改為台灣的公投未過關,參加2020東京奧運應該沒問題吧。巴赫用英文答說:「非常歡迎中華台北參加東京2020(東奧)。」他強調此行視察幾個會場,包括去福島縣的吾妻運動場。他說,看到準備的情況進展得很順利,是他看過奧運在準備階段做得最周全的城市。他說,辦奧運是大家都是同一個團隊,就像大家齊心協力划一條船,朝同一方向努力。國際奧會執委會的會場設於東京一家大飯店,今天會場周邊擺設東奧招待城鎮的宣傳攤位。內閣官房參事官御手洗潤在介紹奧運招待城鎮的攤位對中央社表示,台灣隊(中華台北隊)很搶手,登記招待的日本城鎮目前已有19個,已超越法國隊,位居第一。他說,日本政府鼓勵地方自治體成為東奧的招待城鎮,可藉由邀請參加奧運的選手到地方進行體育和文化交流,2016年開始登記,台灣隊備受歡迎。包括北海道士別市、名寄市、靜岡縣掛川市、御殿場市、靜岡市;山形縣山形市、青森縣弘前市、茨城縣潮來市、笠間市;愛媛縣、香川縣高松市、鹿兒島縣大崎町、兵庫縣明石市、岩手縣野田村、福島縣南相馬市、北塩原村等都搶著登記招待台灣隊。今天在攤位會場上,福島市府官員請中央社記者代將福島市市長木幡浩的親筆信轉交給中華奧會主席林鴻道。福島縣文化體育局奧運暨帕運推動室國際交流員吳映瑩來自新加坡。她說,台灣的學生、運動選手來過南相馬市、北塩原村進行交流。福島熱烈歡迎台灣的友人前來。攤位現場還貼著台灣學生到福島交流的照片。此外,在茨城縣的攤位,這個縣的潮來市教育委員會生涯學習課職員嶋田稔男表示,潮來市與雲林縣土庫鎮有往來,潮來市有很適合划艇的環境,歡迎台灣的選手來練習、交流。北海道的札幌市、神奈川縣的橫濱市雖沒登記成為台灣的招待城鎮,但市府人員都表示很歡迎台灣人到訪。橫濱市市民局奧運暨帕運推動課的主管吉田登說,橫濱市是東奧棒球決賽地,台灣的棒球隊很強,希望台灣隊能到橫濱市參加棒球賽決賽。(編輯:劉學源)1071128


madyuzox87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國男團SHINee成員KEY推出首張個人專輯《FACE》,成為繼泰民前年的首張《ACE》、已故主唱鐘鉉的《BASE》,第三位推出個人專輯的SHINee成員,他在記者會上被問到專輯名稱涵義,慎重地表示:「之所以會用這個名稱,除了希望表達自己『面貌』與『面對』新的挑戰,更重要的是希望延續成員們的精神。」KEY日前先以〈Forever Yours〉這首單曲正式出道,找來好友韶宥合唱,精彩的舞台表演贏得歌迷讚賞,甚至芬蘭、菲律賓等8個國家的iTunes綜合單曲榜都拿下榜首佳績,印證KEY的高人氣。為了這次的新專輯,集結了美國鬼才DJ製作人史奇雷克斯(Skrillex)、英國製作人組合LDN Noise、韓國嘻哈音樂人Crush等知名實力派音樂人共襄盛舉;造型部份更看得出KEY個人風格,色調鮮明的服裝加上頭巾以及質感毛衣搭配羽絨外套、正裝混合運動風,同時也有今年流行的透視材質元素,不協調穿搭非常有型,他在發片記者會的穿著贏得許多讚賞。發片記者會邀請到KEY的師姐兼好友,少女時代的隊長太妍主持,兩人互動有趣笑聲不斷,展現出相識10年的好交情。太妍表示KEY是她所珍惜的弟弟也是同事,特別為了他才擔任主持人,更特地選擇黑色洋裝顯得低調,避免搶走主角風采。在各個領域都相當活躍的KEY,提到身為Solo前輩的泰民給予他的建議,泰民建議KEY想做的事就全都去做,「才不會留下後悔!」這也讓KEY下定決心除了努力做好音樂之外,也會繼續在各領域發展,不將自己設限於只當歌手,並透露自己演出的電影預計將於明年上映。SHINee成員KEY的首張正規專輯《FACE》收錄了包含主打歌〈放下堅強 (One of Those Nights)〉、〈Forever Yours〉在內共10首歌曲。KEY首張正規專輯《FACE》於11/26【一】與韓國同步在台數位發行。更多鏡週刊報導【本週音樂】3波超級韓流來襲 寶兒、東方神起、SHINee跨世代偶像推新作【本週音樂】日韓神級男團出輯 SHINee最後合體逼哭歌迷SHINee出道10年照樣黏膩 宣言「我們現在才開始」


madyuzox87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市場持續關注義大利預算僵局,以及本週登場的「川習會」,今 (27) 日歐股盤前,指數期貨走跌,歐洲 Stoxx 50 期指跌逾 0.3%。台北時間週二下午 3 點 15 分,Investing.com 報價顯示,歐洲 Stoxx 50 指數期貨下跌 0.35%,英國 FTSE 100 指數期貨下跌 0.01%,德國 DAX 指數期貨下跌 0.02%,法國 CAC 40 指數期貨下跌 0.41%。週二亞股多走揚,截至發稿,上證綜指下跌 0.04%,深證成指上漲 0.25%;南韓 Kospi 指數上漲 0.79 %,日經 225 指數上漲 0.64 %;台股收漲 13.26 點,至 9778.62 點。義大利副總理兼內政部長 Matteo Salvini 日前暗示,不排除修改 2019 年預算案赤字目標;該消息使義國與歐盟之間的緊張關係,獲得緩解可能。義大利預算案於 10 月遭歐盟退回,該案最大爭議在於,義國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毛額 (GDP) 比例,達 2.4%,赤字目標不僅遠高於前任政府,更直逼歐盟規定的 3%。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本週五,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登場的 20 國集團 (G20) 峰會期間會面,兩人將針對貿易問題,進行溝通。川普揚言,他會按計畫,對價值 2000 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提高關稅稅率至 25%;他並稱,若未能與中方達成協議,美國將另對 2670 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稅,稅率可能是 10% 或 25%。川普提到,蘋果公司 (Apple) 在中國生產的 iPhone 和筆記型電腦,也可能被涵蓋在加稅清單中。週一美股反彈收高,擺脫上週大跌陰霾,道瓊工業指數收漲 354.29 點 (1.46%),至 24640.24 點;標普 500 指數收漲 40.89 點 (1.55%),至 2673.45 點;那斯達克指數收漲 142.87 點 (2.06%),至 7081.85 點。


madyuzox87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年40歲的象牙海岸足球傳奇巨星「魔獸」德羅巴(Didier Drogba),今天凌晨透過各社群宣布將正式掛靴,結束20年的足壇傳奇生涯。 非洲足球先生 出生於象牙海岸阿必尚(Abidjan)的德羅巴,分別在2006年及2009年獲得「非洲足球先生」獎項,而他也是第一位獲得此獎項的象牙海岸球員。 象牙海岸的射腳 德羅巴在2006年到2014年帶領象牙海岸球隊進入世界盃會內賽,但都無緣淘汰賽。在12年的國腳生涯期間,德羅巴貢獻出65球,為隊史的進球王,也是象牙海岸從沒出現過的重要「射腳」。 切爾西足球俱樂部 德羅巴為切爾西足球俱樂部(Chelsea Football Club)效力的期間,可說是生涯的最高峰,出賽226場攻進100球。共協助切爾西拿下1座歐洲冠軍聯賽冠軍、4座英超冠軍、4座英格蘭足總盃冠軍、3座英格蘭聯賽盃冠軍、2座英格蘭社區盾冠軍、1座英超亞洲盃冠軍。 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士 德羅巴不僅相當關心慈善,更是積極調停已經持續5年的象牙海岸內戰,讓國家各派系願意放下武器,一起往和平邁進。而在當年度,德羅巴也被時代雜誌獲選為世界百大最有影響力人士之一。 (首圖取自Didier Drogba 粉絲專頁)


madyuzox87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劉庭安/我所見的世界這週的專欄,我們來非常「政治不正確」地挑戰一個話題:「民主制度」。作為一個出生在解嚴後的孩子,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民主制度」有多好多不容易、投票權是人民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力、是底層人民不被菁英侵犯的保障⋯⋯等等。不只是台灣,全球對於民主制度,都曾經抱持著非常樂觀的期待。 1991 年冷戰結束後,代表「民主制度」的美國,打敗了代表「獨裁專制」的蘇聯。日裔美國學者法蘭西斯.福山在這背景下,也寫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暢銷書,叫做《歷史的終結》。 福山認為,「美式民主制度」就是人類最好的制度——美國走在世界之前,其他國家終究也會效法美國——最終人類的歷史,將會終結在全球實施民主制度,從此再無戰亂紛爭,人人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隨著美國霸權的崛起和冷戰勝利的傲慢情緒,讓美國人加倍興奮地在全球推銷自己的政治制度。美國的眾多次殖民地,諸如台灣、日本、南韓、菲律賓、拉丁美洲各國,長期以來也都被美國「制度輸出」了一把。但採用民主制度,真的為所有國家帶來了富裕跟繁榮嗎?且不說別的國家,光是美國自身內部的階級、種族、地域對立就按壓不著了。而領導國家的人物與其說是「政治家」,如今更像是「實境秀明星」。總統的權力不再來自妥善治理國家,而是娛樂民眾。 這就是「人類最好的制度」、「歷史的終結」了嗎?這十年內,對於民主制度的質疑越演越烈。老牌的民主國家英國脫離了歐盟,德國難民問題失控,美國選出了個拼命「拉仇恨」的民粹主義者,日本的經濟衰落仍然看不見頭,俄國從冷戰後的民主化,又再次走回了獨裁⋯⋯。我們普遍認為,經濟富裕和民主制度是相伴相生的,在民主指數排行榜上排名前三名,也的確是北歐的富裕國家。然而,在「專制國家」的行列中,偏偏又出現了中國和新加坡兩個經濟強盛的「異類」,這又要怎麼解釋呢?民主制度是人類最優越的政治制度嗎?或者它正在走向敗亡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從民主的起源說起。2,500 年前的雅典城邦還記得初中的歷史課本上寫道,民主制度最早出現在古希臘的雅典城邦。但課本沒告訴我們的事情是,雅典的民主制度,跟現在的民主制度根本是兩回事:首先,雅典不是每個人都有投票權的。你必須是個「有錢的成年貴族男性」才能投票,窮人、女人、奴隸是沒有投票權的。現在常有人說:「民主(Democracy)就是一人一票,票票等值」,這是錯的。最早的「民主制度」,只是菁英男性的決策方式。雅典人搞出了這套制度,有沒有讓他們強盛起來呢?沒有。西元前 431 年,希臘最大的兩個城邦:雅典和斯巴達,爆發了一場長達 20 多年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戰爭。其中雅典採用的是前述的「民主制度」,而斯巴達採用的是相對「集權專制」,接近寡頭統治的制度。要知道,打仗打得其實是「經濟實力」,而雅典當年比斯巴達有錢得太多,照道理來說是佔絕對優勢的。然而,這場戰爭卻以斯巴達戰勝告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當然,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條件很多,但雅典式民主制度的弱點,卻也在這場戰爭中顯現出來——雅典城邦的海軍強,而斯巴達的陸軍強。最初,雅典的執政官伯理克利(Pericles)制定了「長牆堅守」策略,讓人民躲在城牆後面,使用雅典強大的艦隊來慢慢磨滅斯巴達。可惜,這種龜縮政策儘管有效抵擋了斯巴達的陸軍,卻讓人民逐漸不滿,加上都市內爆發瘟疫,於是在政敵克勒昂推動下,伯理克利被推翻下台。而之後上台的克勒昂卻缺乏軍事才能,導致雅典在接下來的戰役中不斷失利。而在此之後,雅典城邦內更陷入了無窮無盡的「黨爭」和「政客內鬥」,公民大會選出了好幾輪的領導者,「長征」了多次,最後都被斯巴達給勦滅了。這場曠日費時,長達 20 幾年的戰爭,最終以「民主富有」的雅典城邦敗給「專制貧困」的斯巴達結束。這樣的結果可能讓我們現代人不解,但其實雅典和斯巴達之戰,早已在2,500年前,便展現出「民主制度」的各種毛病:富有且相對民主的雅典,把能量都耗在內鬥上。由於缺乏具有權威的領袖,在戰爭期間,雅典的決策始終搖搖擺擺,缺乏決斷。且由於民主制度是人人負責,其實就相當於沒有人負責。公民們投票選出了譁眾取寵,只會討好選民的無能政客,而這些政客最終帶領雅典走向毀滅。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我們小的時候,應該都曾讀過兩位西方哲人——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故事。他們都正是誕生於前述伯理克利「雅典式民主」時代的哲學家,同時,他們都是反對民主制度的。蘇格拉底之所以被處死,是因為他公開批評政府、反對民主制度,並告誡年輕人不要讓雅典被暴民統治,因而被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失敗後的雅典人「公審」,並在多名雅典政治人物的「運籌帷幄」下,被雅典的法庭以「不虔誠」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審判,洩憤處死了。而他的學生柏拉圖,親眼見證了雅典的戰敗和老師的死亡,在他書寫《理想國》(The Repubic)的時候,也同樣鄙視民主制度——柏拉圖認為,理想上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應該是不受既有階級限制的「哲學家皇帝」,他必須有同理心去理解底層人民的辛苦,也必須有上層階級的統治眼光和手腕。他將「哲學家皇帝」定義為「那些愛好真理的人」,並且需要兼備「專業」與「德性」——他曾說過:「既然船隻航行需要由船長來領導;醫病需要醫生,均非人人都可以進行,那麼統治亦然。」《理想國》裡也有很大部分的篇章,在講述如何透過「教育體制」,培養出適合擔任統治者的「哲學家皇帝」。在柏拉圖眼中,這樣的理想君主是沒辦法透過民主制度選出來的,因為人民並沒有如此的眼光。柏拉圖認為,民主制度產生暴民,而暴民選出暴君。透過民主制度產生的暴君甚至更可怕——因為他是沒有辦法被推翻的。因此在雅典滅亡後的整整一千多年裡,民主制度一直被藏在歷史的垃圾堆裡。甚至許多著名的思想家,像是彌爾頓、洛克、孟德斯鳩、伏爾泰,以及被視為「啟蒙運動代表人物」、「現代民主思想奠基者之一」的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其實都認為民主制度是不可行的:舉例來說,雖然盧梭的《社會契約論》(Du contrat social ou Principes du droit politique)一直被當做近代民主制度的理論來源之一,但連當年的盧梭自己,也認為民主制度不可行——在《社會契約論》中,盧梭強調「天賦人權」,全體公民為主權者,國家代表主權者的「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是基於主權者自願放棄個人自由,立法規範全體,而達成「集體自由」的手段,且如果政府或掌權者違反了公意,公民就有權利重新尋找統治者。然而,盧梭同時也指出,多數人民是愚昧、盲目的,國家必須要由道德「賢者」來統治,絕對的民主制度,需要太多預設條件和「美德」,實現全民民主非常困難。就連在民主聖地美國,最早的開國元勳們,在提到民主的時候,也總是將之與動盪、愚蠢、暴民政治聯繫到一起。而美國最早的政治制度,其實也是為了「防範民主」,而不是為了「推廣民主」而建的。而儘管隨工業革命後,民主已成歐美不可抵禦的浪潮,古希臘人對於民主制度的憂慮卻也一一成真:遠的不說,後來屠殺了數百萬猶太人的希特勒,就是靠全民選舉上位的,百分之百正當合法,但百分之百地殘暴血腥。美國人發明的「半調子民主制度」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不對啊!世界上現在最強盛的美國,實行的不就是民主制度嗎?你說民主制度有缺陷,那為什麼美國這麼強盛呢?」首先,我們要先釐清一點,那就是美國並不是因為民主制度而強盛的,世界上有很多實行民主制度依然貧困混亂的國家,政治制度跟國家富裕,從不能簡單劃上等號。舉個例子,離美國不遠的阿根廷,在 20 世紀初的時候,還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在 1912 年,阿根廷更實施了當時拉美諸國最先進的民主制度。到了 1946 年,平民支持的貝隆(Juan Domingo Perón)透過民主選舉方式上台。一上任,他便開始積極實現政見,具體地「實踐人民的意願」——沒收外國資本、提高關稅壁壘、提高勞工的基本薪資。但他「實踐人民的意願」結果,卻是毀滅性的:沒收外國資本導致資產外逃、提高關稅導致對外貿易衰退,提昇勞工薪資,導致企業和國家的負擔加重,造成了惡性通貨膨脹。 直到今日,阿根廷仍盡失往日榮光,變成了一個經濟失敗、財政不彰的落後國家,半數的阿根廷人處於貧困線下——在「民主制度」下,阿根廷的政客投多數選民所好,實行了災難性的政策。你說「實踐人民的意願」有錯嗎?沒有啊。但是往往人民不知道什麼才是對的。把鏡頭帶回美國。是的,美國的政治制度的確為它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但是,美國一開始實行的是「共和制」而不是「民主制」。我們常常把這兩者混淆,但依據孟德斯鳩的理論,共和指的是「權力分散制衡」,而民主指的是「人人均有權力」。這兩者其實是不同的。美國的開國元勳們,其實更一直是把民主制度當做洪水猛獸,堤防死守的:在美國最初打敗英軍時,其實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由北美 13 州的民軍組成的軍事聯盟,民軍領袖們,相當於一個個的「軍事貴族」。但為了要凝聚一個統一的國家,開國元勳們搞出了一套「兩院制度」,來擺平各方的利益。美國有兩個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在參議院,每個州有兩個席位;而在眾議院,席位按照每個州的人口分配。「這樣的話,豈不是人口少的小州,在參議院佔便宜了嗎?」沒錯。因為共和制度的重點,就是「權力均衡」,弄出一套所有利益相關者都可以接受的制度,公不公平倒在其次。常有人認為民主制度就是「一人一票,票票等值」。但就算在最強盛的美國,也從來就不是一人一票,票票等值。在一開始,只有富有的白人男性才有投票權,黑奴跟女人都只是白人男性的財產,是沒有投票權的。直到 1920 年代,才達成真正的「人人可以投票」。不提小州在參議院選舉佔便宜,美國總統的選舉,由於每州的選舉人票是贏者全拿,所以有好幾次都發生某候選人贏了全國超過半數的選票,卻輸了總統選舉。譬如這次柯林頓輸給了川普。你說這樣公平嗎?當然不公平。但是共和制度的精神不在於「公平」,而在於搞出一套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利益分配制度。「想出兵打誰就打誰」的美國總統,權力制衡只是空談而美國憲政中最重要的「權力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原則,其實也沒有真正有效地制衡被稱為「全球最有權力的個人」——美國總統。最明顯的例子,在「戰爭權」上: 美國《憲法》第一條(第八款)中即明文規定,將宣戰權歸於國會:“ To declare War, grant Letters of Marque and Reprisal, and make Rules concerning Captures on Land and Water⋯⋯ ”。然而,在美國歷史上,對外進行的大大小小共 100 多次戰爭中,其實真正透過國會對外宣戰的,一共只有 5 次:1812年美英戰爭、1846年美墨戰爭、1898年美西戰爭、1917年介入第一次世界大戰、1941年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資料來源)其餘包括越戰、韓戰,以及近年的波灣戰爭、反恐戰爭等無數戰役,美軍其實都是在美國總統的命令下,直接對外進行戰爭;或逕行出兵後,再由國會進行追認。美國總統可以任意對外發動戰爭;可以不經國會與外國簽訂行政協議;可以任命聯邦的高級官員和最高司法官員;可以任意拒絕簽數國會任何法案;可以建議和委託立法。說穿了,美國總統除了只是名義上不是皇帝,且不能世襲之外,其實就是皇帝,甚至是全世界的皇帝。那問題來了,為什麼美國一開始要搞出一個半調子的民主制,而不直接搞君主制呢? 現代民主制度的最大妙用:防止革命當我們回過頭去看歷史,為什麼「雅典式民主」消亡過後一千年,民主制度又被人類從歷史的垃圾箱裡挖出來,當成靈丹妙藥來使用呢?原因是,一千年後伴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人類發現了民主制度最大的用處:防止革命。讓我們先回顧一下自從農耕文明誕生後,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基本上就是同一個循環不斷地回放:一個「革命領袖」組織農民起義,推翻現有統治者。新帝國成立後,君主分封土地。在一開始,土地財富分配得比較平均,加上戰後人口銳減,所以每個人都能夠吃飽穿暖。但一兩百年過去後,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形成「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象。而戰後承平時代激增的人口,超過土地能夠負載的最大數字,於是一群沒飯吃的農民開始成為社會不穩定因素。而這時候,只要碰上什麼天災人禍,譬如小冰河期、乾旱水災或是外敵入侵。這個農業帝國的平衡就會崩壞,農民起義的循環也就會再來一次。這種革命-人口激增-生產力不足-饑荒-革命的死循環,在工業革命誕生前,是不可能消失的,因為平民要多生孩子多種地,而土地能支撐的人口數,終究是有限的。然而,在工業革命後,單位土地的生產力激增。終於人類走到一個生產出的糧食,足夠餵飽所有人的時代了,多餘的勞動力甚至可以到工廠裡,製造更多的商品和機器。工業革命的生產力暴增,為革命的「死循環」提供了解藥——只要統治者能夠把資源分配到所有人的手裡,避免權力和財富的過度集中,就能夠長治久安地統治下去。在這個背景下,讓平民投票選出統治者,能讓統治者心有顧忌,在吃肉的時候,也要分點湯給被統治者喝;而人力是工業生產重要的一部分,維持雙方的平衡,對統治者也有好處。打個比方,平民是被圈養的綿羊,統治者是割羊毛的牧羊人。牧羊人無論怎麼殘忍,總會留給綿羊一條生路。維持羊群的穩定。而讓平民投票,除了有助於分配資源、遏制權力和財富過度集中外,還有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樹立「執政合法性」。在過去,執政合法性往往是通過宗教取得。譬如中國皇帝老愛說自已是天命之子,埃及法老說自己是太陽神轉世,歐洲國王說自己是君權神授。講白了就是一句話:「你們這些老百姓都要乖乖聽我的,因為是老天爺派我來統治你們的。」但到了工業革命以後,平民的自信與權力增加了,無條件信仰宗教的人少了,「君權神授」的那套玩不動了。政治菁英們於是用民主制度來代替「君權神授」。用最直接粗暴的語言來解讀,就是:「反正你們這些死老百姓每幾年投一次票,投出來的不管好壞,都是你們自己選的,怨不得人。」——透過投票儀式,當權者被人民授了權,就因此有了執政的合法性。當時,美國的開國元勳對這套體系是很有信心的。原因是執政菁英根本就不認為平民有辦法動搖自己的統治根基。在美國開國元勳們的想法裡,反正不管平民們怎麼選,國會議員和總統還是都得從同一個政治菁英的小圈圈裡選出來——美國有五個著名的政治菁英家族,一共出了八位總統和無數的政治人物(亞當斯家族、羅斯福家族、甘迺迪家族、布希家族、柯林頓家族)。看倌們想想,在沒有報紙、沒有電視、沒有網路的年代,真正的平民草根階層,其實是很難從政、很難打進統治圈子的——是的,你可以選擇自己要的總統和國會議員,但是這些人選早已是政治菁英圈層內定、收編後的結果。美國政治菁英通過牢牢掌握住兩黨的「提名權」,自信能夠避免民主制度的弊病:讓無知的暴民毀掉國家。對於政治菁英來說,選民像散沙一樣四散全國,根本不可能形成什麼「統一的意見」。選舉的作用只是每隔四年來做場戲,走走過場,確認正當性;同時給兩黨施加點壓力,照顧一下百姓。可惜,當初設想良好的制度,現在面臨崩潰了。現代民主制度的崩壞時間走到 2018 年,現代民主制度已經像是一頭無人控制的猛獸,遠超過當初設計者的想像了。由於網路、電視、媒體的興起,交流信息變得空前的容易,這也使得廣大的平民,能夠快速凝聚共識,對政治菁英施加壓力。那怕,平民所凝聚的「共識」,可能是錯誤的,甚至是災難性的。拿前年的「英國脫歐」打比方,貧困郊區的窮人想要報復倫敦的富人,並認為英國脫歐後,能夠「把消失的工作拿回來」——但其實,英國脫歐後,富人的損失遠沒有窮人慘,窮人的工作機會反而更加少了。脫歐公投當時,英國的政治菁英們不斷地對貧窮地區的選民呼籲,要他們不要衝動,不要投票脫歐——但是沒有用,民主制度還是實踐了「選民的意志」。那怕,選民的意志終究害慘了自己。在英國旁邊的德國,也正在遭受民主制度的反撲。全球 GDP 排名第四的德國,境內有將近 1,300 萬名接受社會福利的窮人。說是「窮人」,但說真的,他們一點都不窮。一對有兩個小孩的德國夫妻,如果失業在家,能夠從政府得到每個月將近 2,000 歐元的補助,足夠維持一家的開銷。而部分人長期失業在家,日子過得反而比出去認真工作還要好,索性就賴在家裡遊手好閒當懶漢了。你說所有失業者都是真的找不到工作嗎?其實並不是。德國許多地方都需要勞工,甚至還得從外國招募員工。但對於那些躺著吃福利的人來說,領失業救濟過得比工作還要爽,為什麼要去工作呢?為什麼會造就這種畸形的福利體制,說到底還是因為民主體制。政客們為了要爭取選票,一旦給出去的福利,就不能收回來,門檻還得越來越低——這便給國家財政造成了巨大負擔。如果有任何政治人物看不下去,想要反其道而行因而得罪選民,則無異於政治自殺。越過太平洋,我們來看看全球民主聖地:美國。 2017 年美國選出了一個非典型的總統:唐納.川普。說他「非典型」,是因為他不是傳統的兩黨政治菁英家庭出身,而是靠著網路傳播,靠著草根平民的支持上位的。這是美國的開國元勳們從來沒有想過的事:平民百姓真的可以靠民主制度,造統治階級的反。唐納.川普的支持者雖然老是被美國的主流媒體「黑」,說是又老又窮又失業的憤怒白人男性——但這不正是民主制度的支持者們,老是愛掛在嘴上說的,「底層人民的聲音」嗎?很有意思的是,之前歐巴馬和柯林頓的支持者,大都是沿岸城市受過良好教育的高收入選民。講白了,就是「既得利益者」和「富裕菁英階層」。他們一天到晚喊著民主價值,但民主制度真正讓平民選出了一個能代表底層心聲的唐納.川普,菁英階層卻又哭天搶地的說「民主已死」。說白了吧,民主從來就是一塊遮羞布——只要選出菁英階層滿意的人物,那就是「民主精神」,就是「公民素質」;但只要選出了讓他們跌破眼鏡的人物,就是「暴民政治」,就是「民粹主義」,就是「民主已死」。現代民主走到今天這一步,各式各樣的缺陷已經千瘡百孔,暴露無疑了。我們對民主制度逐漸失去了信仰,但挺無奈的,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制度去取代它,也只能湊活著用了。就像盧梭說的,真正嚴格的民主制度從前不存在,以後也不會存在。民主制度太依賴於人類的美德和睿智,但這兩樣東西,在任何時代都是稀罕物。所以,將來的世界會生成怎樣呢?雖然預測未來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我們不妨猜上一猜:首先,目前仍然是獨裁的國家,將來要實現民主化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就上我先前說的,工業化後現代民主的誕生,主要的原因是為了要遏制革命的發生。統治者通過給人民分蛋糕,鞏固執政合法性,穩定被統治的臣民。而民主化的發生有兩個重要的前提:第一個前提:人民有辦法推翻政府。直到一百年前,餓壞的農民還可以揭竿而起,用鐮刀和土槍打敗正規軍。政治菁英才搞出了民主制度這套東西,作為平衡雙方的工具。然而到了今天,一群烏合之眾的貧民幹的過正規軍的機槍、坦克、甚至導彈嗎?隨著平民和政府的武力差距越來越大,迫使執政者分享政治權力給平民的動機只會越來越小。第二個前提:統治者需要人民。在過去,統治者需要平民生產。平民是被圈養的綿羊,統治者是割羊毛的牧羊人。牧羊人無論怎麼慘忍,總會留給綿羊一條生路。畢竟羊群要是造反了,就沒有羊毛可以割了。然而時至今日,隨著工業自動化的逐漸發展,人力作為生產資源的重要性逐漸降低,「生產羊毛」的變成了機器。對於統治者來說,還有什麼動機要分權沒有生產價值的平民呢?簡單來說一句話:你打不過我,對我也沒有利用價值。那我幹嘛要分享權力給你?而當前已經民主化國家的人民,就比較「幸運」了:因為民主制度一旦建立,賦權於民,要再收回就很難了。對於老牌的民主國家來說,由於政客的執政合法性來自於選票,更會持續不斷地去討好平民。隨著網路的興起,平民更可以高效地集結在一起,力量甚至會蓋過傳統政治菁英的小圈子。但衍生出的壞處是,民主國家的政治,越來越像是一場沒有營養的真人秀。因為對於艱深的治國議題(外交、經濟、國防、法律等等),絕大多數的大眾是沒有那個專業知識和熱情,去一一鑽研了解的。於是政客自然而然傾向找些能夠挑動平民情緒,或看似「利多」的空洞口號,例如:「福利」、「減稅」、「正義」、「禁槍」、「拼經濟」、「拚外交」、「讓全世界看見我們」、「讓我們再次偉大」⋯⋯,來吸引平民的眼球和認同。於是不分中外,當今民主政治下的政客們,一個個都變成了「娛樂明星」:因為他們的權力來源是「娛樂平民」,而不是真正長治久安地把國家治理好。現在唐納.川普動不動就要炒個新聞,每隔幾小時就要發一條推特,就是最好的例子。當然,說到最底,「民主」還是比「專制」有著無可替代的好處:至少防止統治者殘害百姓的這條底線,民主制度相對容易守住。在民主國家裡,國家機器去大規模傷害平民的機率被降到了極低——因為統治者一旦這麼做了,就會很快遇到執政合法性流失的危機。只是,如果平民透過這樣的制度,不斷地犯下短視的錯誤,不斷地傷害自己呢?結語今天的專欄裡,我們簡單回顧了民主制度的起源,以及為什麼民主制度在近代又重新回到了歷史舞台。人類的政治制度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演化而調整。在過去兩三年,我們見證到民主制度從神壇上走了下來,老牌的民主國家一個個陷入混亂。但其實,不是民主制度失靈了,而是民主制度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存在過,也從來就不是能解決問題的萬靈丹。當初,民主制度是為了要解決特定社會問題,被政治菁英們從「歷史的垃圾堆」中給挖出來的。而隨著世界的不斷變化,原來的這套東西,也開始慢慢顯得不合時宜,變得不合用了。我們所熟知的世界正在崩解,但新的秩序還正在建立當中。這中間一定會有一段時間的陣痛期,但我們仍然可以樂觀的期待。※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我們熟悉的世界正在崩壞──「民主制度」或許無法逆轉,但它不曾、也不會是所有問題的萬靈丹》,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關聯閱讀】 台灣的選舉制度該向東協各國看齊!──「不在籍投票」,何時才能辦到? 從「賽局理論」看北市選戰的「三國演義」:各方的上中下策博弈,與最關鍵的變數 ──「荊州」選民作者簡介:劉庭安,1988年生,實作型的理想主義者,2017 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傑出青年 Global Shaper。曾任 IDEO 中國區商務主管、麥肯錫的產品分析師。現於一家電動車新創獨角獸任職,並為 Q School的創辦人,致力為台灣教育出下一代的創新領袖。更多論壇文章 海豹突擊隊「地獄週」訓練,教你如何完成長期目標 守中這一局 恐成「殘局」 好女人受的傷最重:聽話的女兒,卻深陷泥沼? 請擦乾眼淚 繼續捍衛台灣的民主體制 春風不過玉門關 韓流也過不了淡水河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madyuzox87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家在珊瑚瀕臨滅絕的澳洲大堡礁進行歷來最大規模復育行動。他們在珊瑚年度產卵期內,採集了數以百萬計的珊瑚卵子和精子。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他們計畫從採集到的珊瑚卵子和精子培育出珊瑚幼蟲,再將幼蟲釋放回因氣候相關因素白化而嚴重受損的珊瑚礁區域。計畫領導人之一澳洲南十字星大學(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專家哈里森(Peter Harrison)表示:「這是歷來首次,在大堡礁礁石上直接進行完整的珊瑚幼蟲大規模培植程序。」哈里森還說:「我們的團隊將復育數以百計平方公尺的珊瑚,目標未來能達到數以平方公里計,這是先前從未嘗試的規模。」這項「幼蟲復育計畫」(Larval Restoration Project)在珊瑚年度礁石產卵期間內進行,今年是從本週稍早開始,只會持續約48至72小時。氣候變遷引發海水溫度升高,造成珊瑚僅剩骨骼,也就是珊瑚白化過程。這種情況在長2300公里的大堡礁殺害珊瑚。大堡礁北段在2016和2017年遭逢前所未有的連續兩年嚴重白化,令人擔憂這可能已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哈里森和同事滿懷信心認為,他們的再度播種計畫能協助扭轉趨勢。但他也謹慎表示,單靠這項努力不足以拯救大堡礁。哈里森說:「氣候行動是唯一確保珊瑚礁未來能續存的方法。我們採取的復育方式,盼能替珊瑚族群爭取更多時間生存發育,直到排放氣體受控制且我們的氣候恢復穩定。」科學家希望,在白化下存活的珊瑚,對氣溫升高的抵抗力較強,使得今年產卵培育出的幼蟲所生成的珊瑚,在未來出現白化事件時更能存活。


madyuzox87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新社布魯塞爾28日電) 歐洲聯盟(EU)今天敦促政府、企業、公民和各地區提出遠大的減排方案,讓歐盟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理想,即總釋放碳量為零。200多國代表團預定下週聚集波蘭,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4次締約方會議(COP24),目的在革新並強化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以及遏止全球暖化。歐盟28個成員國構成全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同時也是汙染最嚴重的經濟體之一,歐盟亟於擔起責任,成為全球第一個「氣候中和」的大型經濟體。歐盟執委會氣候行動和能源執委卡尼特(Miguel Arias Canete)今天公布「策略願景」,仰賴各成員國付諸行動,只是各成員國思維和動作不一。歐盟執委會公布的策略文件說:「所提策略並非有意提出新政策,歐盟執委會也無意修訂2030年目標。」根據歐盟發出的新聞稿,為了達到目標,此一策略是「邀請」歐盟公民、企業和機構「展現領導力」,提出限排的想法。「成員國將在2018年底前,向歐盟執委會提出他們的全國氣候和能源計畫草案。」計畫將涵蓋先前做出在2030年前削減40%溫室氣體的承諾,而現在的策略目的是「讓歐洲在2050年前達到氣候中和」。(譯者:羅苑韶/核稿:嚴思祺)


madyuzox87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涂憶君】紐約西德州輕原油期價自10月中旬以來跌幅高達3成,原油期貨市場儼然成為明顯由空頭市場主導。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領導人將於12月6日聚集在維也納,討論如何管理石油產量、供應過剩和需求放緩等問題。不過因擔心美中貿易戰問題及原油供應過剩和需求放緩等因素,市場分析師皆預期,此次OPEC會議將祭出減少石油產量的決議。市場認為,OPEC減產幅度在每天100萬至150萬桶之間,雖然OPEC有來自美國總統川普要脅促低油價的壓力,但為了穩住OPEC成員國以及美國頁岩油商利益,預期這次OPEC會議達成減產機率大增,短線將有利紐約西德州輕原油期價於50美元附近築底,建議逢回可陸續低接原油相關期貨,例如台灣期交所旗下商品期貨中的布蘭特原油期貨。至於黃金期貨走勢,市場因中美貿易戰紛紛下調2019年全球經濟預期,加上美國聯準會(Fed)政策不確性提高,以及G20高峰會即將召開,市場聚焦中美貿易關係,但美方隨著川普喊話堅定對大陸的加稅政策,使得川習會恐不能立即緩解中美貿易紛爭,導至買盤仍續往黃金避險。不過近期受美國感恩節銷售狀況亮眼激勵,帶動美元走高,使得黃金期價受到美元轉強而反向走跌,不過隨著中美貿易問題、英國脫歐、及義大利預算案爭議等等變數,預計黃金期價回擋空間有限,建議逢回可陸續低接黃金相關期貨,例如台灣期交所旗下商品期貨中的黃金相關期貨與選擇權。(兆豐期貨提供,涂憶君整理)


madyuzox87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孫興瑄/小妞時報 HH Times在我的觀念裡,事實查證一直都是一個新聞人的本業。但觀察台灣媒體,最近查證事實的任務,似乎交給了某個第三方(事實查核中心),以及國安局(大數據輿情小組),還有,或許,乾脆直接交還給閱聽人們自己去判斷。彷彿新聞媒體只是一個訊息發送平台,沒有過濾假消息、監控政府、追查事實的功能了。錯誤資訊滿天飛之怪現狀觀察台灣的新聞,我發現有一個很常見的模型:一個人或一群人開了一場記者會,記者把他(們)說的話寫下來,重新整理,然後發出去。我從來沒有在台灣主流媒體待過,所以我不知道內部運作究竟是怎麼樣,但我一直都很好奇,新聞稿發出去前,有多少引用的句子和數據是被查核過的。這整個現象實在讓我匪夷所思。從 4 月錯誤報導中國實彈射擊演練造成恐慌、9 月間接造成駐日大使自殺,到現在婚姻平權公投與正名公投的錯誤資訊滿天飛,已經有這麼多的例子證明當媒體互相抄襲、不求證、為了搶快而瘋狂轉發的所謂「新聞」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但目前仍不見新聞媒體有什麼大動作的修正。我覺得增加相關法規是必要的,但我不認為更改國家安全法是治本的辦法。治本的辦法應該是新聞媒體自己要做好監督的工作,重新取得民眾的信任,成為捍衛新聞自由與事實查核的第一道關卡。CNN 的事實查核,如何周密?最近,我進入美國媒體 CNN 擔任實習生,看到讓我最驚訝的事情之一,就是一則新聞的推送,要經過多少次來來回回的檢驗與查核。讀者手機上出現的每一則新聞快訊,即使只有兩句話,都已經經過多層的檢驗,不追到第一手消息、不問到事件中心的人士、不拿到證據,就不能發。前陣子轟動美國的一件事情是 81 歲巨星級藝人 Bill Cosby 成為在 #metoo 運動後被判刑的第一人。在宣布刑期當天,由於 CNN 只有一個記者在法院現場,而法庭內是不能使用通訊軟體的,因此我們的記者必須等到宣判結束才能離開法庭,再把結果傳回總部。開庭後不久,美聯社、《紐約時報》和其他許多媒體都陸陸續續發布宣判結果了,但因為法官還在講話,我們的記者必須待在法庭裡才能聽完法官所有講的話,因此我們一直沒有收到他的回報。這種重大的消息,大家都想儘快搶先報導,但總編跟全辦公室說,無論有多少媒體已經發布消息了,我們都還不能發。當時我就在總編旁邊,看他時刻盯著手機。「我們只相信我們的記者」,他說。而有些時候,我們也是無法得到確認的。這種時候,我們就不報。不夠確定,就不能報前陣子有一個男子衝進一間猶太社區的禮拜堂,開槍掃射,死了 11 個人。幾天後,有媒體挖出舊新聞片段,說嫌疑犯多年前曾經試圖自殺,而他的爸爸則是多年前在被指控性侵之後自殺了。辦公室成立了一個臨時偵查小組,我覺得我們很像偵探。翻閱幾百頁的法律文件、1970 年代的紙本報紙剪輯,試圖要證明這兩件事確實發生過。我們一路查到了 1979 年性侵案的法律文件,查到這名其他媒體聲稱是嫌疑犯的爸爸的傳票、他和嫌疑犯的媽媽的結婚跟離婚證明。但我們始終找不道嫌疑犯的出生證明,沒有出生證明就不能確定這個人是嫌疑犯的爸爸。所以最後,即使大家心裡都覺得應該就是他了,這則消息我們還是沒有發。在這個所有人都在比快的時代,我很敬佩總編們這份壓住不報的堅持和骨氣。你是新聞媒體,還是熱門部落格?我知道紙上談兵是很沒用的。但我目前只能從很遠的地方觀察,然後把自己覺得不對的地方說出來。但希望這是一小步。希望讀者們在看台灣的主流新聞的時候要特別記得在字裡行間尋找證據。當一則新聞的產出太偷懶、內容太道聽塗說,那份空洞其實是藏不住的。畢竟當媒體淪為被查證的對象、當新聞業者沒辦法自己做好事實查核的工作的時候,那只能叫做很熱門的部落格啊,哪還稱得上是第四權呢?※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真相大於速度:從CNN反思台灣媒體現狀》,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關聯閱讀】 「都是假的!我眼睛業障重啊!」──四大類「假新聞」橫掃全球,我們到底該相信誰?當「假新聞」獲選柯林斯字典 2017 代表字,真相還有可能嗎?──首先,請破除「凡事都有絕對真理」的迷思作者簡介:孫興瑄。畢業於台大外文系、哥大新聞所。小時候在英國長大,熱愛旅行、寫作、打排球。夢想是傳達世界上的不公不義並設法改變它。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madyuzox87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將時間拉回年初,國民黨敢想像這個選舉結果嗎?黨主席吳敦義到10月底說的都還是「新北是保命之戰,拿下彰化、台中是勝負關鍵,若贏高雄則翻天覆地」,可以看出,國民黨的戰略基調是「決戰中台灣」。那麼,民進黨最初的戰略是什麼?當然是「拿下新北市,將國民黨徹底殲滅」,也就是「決戰新北」。「決戰新北」不包括台北市,易言之,年初民進黨的戰略仍然是跟柯文哲合作,禮讓台北市的條件當然是柯P必須「罩」民進黨的新北市長候選人。以柯文哲在8月底之前的聲勢,這個戰略勝算極高。同時,這個戰略也將柯文哲「綁」在台北市長位子上,蔡英文的連任之途可說「渠已成」只等「水到」——國民黨當時看來「保命」不易。後來的發展卻完全打亂了這個戰略佈局,如唐太宗李世民跟名將李靖的對話:太宗曰:「朕觀千章萬句,不出乎『多方以誤之』一句而已。」靖良久曰:「誠如聖語。大凡用兵,若敵人不誤,則我師安能克哉?譬如奕棊,兩敵均焉,一著或失,竟莫能救。是古今勝敗,率由一誤而已,況多失者乎!」李世民的意思是,古今戰爭勝敗不外乎「打亂敵人的計畫」而已。李靖完全同意老闆的說法,並以下棋為例,一著錯、滿盤輸,他說出了兵法名言「古今勝敗,率由一誤,更何況一誤再誤呢?」然而,蔡英文的戰略卻不是吳敦義「誤之」,而是阿扁。阿扁的「勇哥物語」在這次選舉當中起了超級帶風向的作用,而以他為軸心的「喜樂島聯盟」更是促使不禮讓柯P的主力。偏偏,蔡英文沒能頂住獨派的壓力,民進黨最終決定台北市要提名——蔡英文一直未處理阿扁,是長期以來的錯誤,而黨主席任由選對會決定要提名,則是此次選戰的第一誤。(相對於吳敦義,他頂住黨內「照民調提名」的壓力,在新竹縣提名楊文科,最後當選)蔡英文的「放手」,在柯文哲看來,無異於違背之前的默契,因此當柯粉要他「連任後直取總統」時,柯的態度乃刻意模糊——在媒體與大眾的認知裡,模糊就是「要選」。而7、8月間的柯P聲望直可以「如日中天」形容,當時民調更顯示「蔡、吳都不是柯對手」,記得吧?蔡英文對此的心境變化,外人不得而知,可是有一個歷史借鏡可資對照: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寧王朱權,琴棋書畫都很行,也喜歡談論兵法,頗有古代兵家之風。可是他的算計不如四哥燕王朱棣,朱棣起兵「靖難」時,答應跟朱權「平分天下」,最後朱棣兵變成功,成為明成祖,而朱權則被騙去了領地、軍隊,鬱鬱以終,應了「率由一誤」──誤信燕王。蔡英文應該是在「擔心被柯騙」與「跟柯維持默契(所謂打假球)」之間猶豫不定,才會起初(對姚文智)敷衍了事,後來卻又賣力站台。結果沒能拉下柯文哲,也沒能在台北市打趴國民黨,當然也沒能幫到蘇貞昌,甚至因此讓韓國瑜網路聲量超過了柯文哲,拉抬了國民黨的全盤聲勢——一誤再誤,應了前面李靖所言「況多失者乎?」這才是民進黨全面潰敗的原因。結論:打壞蔡英文戰略的有兩個人,前面是陳水扁,後面是柯文哲。而且這兩個人的影響還沒結束,2020年民進黨哪個想角逐總統大位,仍得處理他倆。更多論壇文章 海豹突擊隊「地獄週」訓練,教你如何完成長期目標 守中這一局 恐成「殘局」 好女人受的傷最重:聽話的女兒,卻深陷泥沼? 請擦乾眼淚 繼續捍衛台灣的民主體制 春風不過玉門關 韓流也過不了淡水河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madyuzox879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